pp电子和pg电子的区别

《教学研究》
发布日期:2025-08-17 03:46    点击次数:153

浅谈培智学校美术课与康复训练的课程融合

                  

摘要:随着我国对教育改革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社会目光开始注重特殊教育儿童的义务教育发展。其中,《绘画与手工》是培智学校进行美术教育最主要、最常见的课程类型。对障碍儿童操作技能和审美能力的提升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康复训练课程相融合,进一步发掘儿童的潜能,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生活,融入社会。这也符合现代核心素养在特殊教育课程建设中的运用。

关键词: 智力障碍儿童    康复训练   美术融合教育 

 

在培智学校的美术课程应尽可能选择更加多元和深度的教学方式,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人身心发展情况和需要,尽可能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和操作表达出其对世界万物的想法和情感。其中,《绘画和手工》是培智学校进行美术教育最主要、最常见的课程类型。这类课程的优势在于自主性和活动性极高,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创作的空间和时间,有助于对障碍儿童想象力和精细动作技能的培养,同时能够展现出对障碍儿童主体地位的尊重,有助于激发其对手工和绘画课程的积极能动性。基于这样的课程开展前提和优势,可以结合相关义务教育课标的有关要求,在进行此类美术课程时,选择具有康复训练意义和效果的教材工具,例如超轻粘土,障碍儿童在实际利用超轻粘土进行手工创作时,既具有锻炼动作的效果,又能保持创作的兴趣。教师可以在教育的过程中,给学生安排既联系生活实际又与课堂知识相关的创作任务,让学生在动手完成任务的同时,起到锻炼操作能力和培养审美创造力的效果。因此,要重视对培智学校学生美术与康复训练的融合。智力障碍儿童的思维发展具有具体性和直观性,重复学习会让他们有更强烈的感知从而出现新的认知,超轻粘土这一媒材正好符合了以上的需求,因此,本文将以美术手工中超轻黏土系列活动课程为例,重点论述如何开展手工与康复训练课程的融合。

一、增强课堂教学视觉刺激,提升感知能力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美术老师已经将超轻黏土引进课堂,相较于传统的陶泥,它更为环保轻便而且更易于塑形。相比之下,障碍儿童由于对数据信息和复杂内容的感知处理能力不足,使用超轻粘土这类操作性强的实物类工具辅助学习是更符合障碍儿童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最优选择。想要帮助其构成学习意识,必须要有原材料和信息的输入,在学习中依靠感知觉的刺激来帮助他们完成学习活动则更为有效。

由于美术中的色彩是视觉的直观刺激,智力障碍儿童更容易被长时间的、鲜艳的、有冲击力的事物抓住注意力,这比语言等间接刺激更容易带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超轻粘土色彩种类丰富,饱和度高,对障碍儿童的视觉感知力、感统康复也有较好的效果。

在实际的美术活动中我一般选择让学生先从易于感知的颜色入手,比如:苹果、树叶、海豚、小鸡、棒棒糖等,也可以定期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从“小我”走向“大我”看一看大树绿色的树叶,闻一闻青草的清香,感受金黄温暖的太阳、雨后湿润的褐色泥土、校园中叽叽喳喳的小鸟。选择相对应的色彩的黏土,形成主动分辨常见事物的色彩意识,然后再进行简单的搓揉,最后根据学生能力程度的不同,用勾线笔、工具、少量的深色彩泥搓揉出相对应的细节部分,如眼睛、嘴巴,树叶纹路等。让学生对超轻黏土的性能和颜色有进一步的了解,学生既认识了红、黄、蓝、绿等颜色,帮助他们建立起色彩认知的前提和基础,并且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进行了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训练,受到了良好的康复效果。

二、增加手工实践机会,提高应用能力

智力障碍儿童受自身身心发展的限制,对事物信息的分辨率和处理能力有欠缺,注意力不易集中和情绪波动较大的特点,但是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彩泥材质本身的特性跟随老师边学边做,通过给予智力障碍儿童持续稳定的知觉体验来提升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提升。且他们的情感体验强度和引起外部刺激强度不同,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以本体性体验为主的模式及内容。

德国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 :“手是身体的大脑”。智力障碍儿童在对超轻粘土进行活动的过程其实也是其想象力与现实物质进行重组和再生的过程,这要求学生手、脑、眼三者能够统筹协调并用,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动一动手,将黏土揉成圆圆的一团、搓成均匀的长条、用工具分成不同的小块、或者将各个部件粘合成一个整体。 而且还要根据制作物体的需要学会运用各种泥塑工具,添画各种细节也发展了绘画能力和观察力。学生在塑形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揉戳、捏、切拉、压扁、粘合等各种基本技能,而且也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释放了情绪压力,正可谓“小手工大手笔”由于超轻粘土有着很强的可塑性,即可以增加学生手部的感知能力又可以让同学们在活动中体会到了自己动手的乐趣以及成功的喜悦感。

三、构建情景教学方案,培养专注能力

障碍儿童逻辑思维发展缓慢、滞后,情景教学的优势在于通过教师既定的情景环境,给学生一个相对成熟的逻辑思考方向,减轻智力障碍儿童的思考与理解负担,创设情景可以加强智力障碍儿童对事实、规则和情绪的认知,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主题相结合比如过生日时的生日蛋糕、甜甜圈和棒棒糖的系列课程,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美食图片或者给学生发一些糖果食物,让学生通过 味觉、视觉、触觉、多感官参与极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引领他们走出封闭的内心世界,更好的融入生活。例如:《火锅》这个课程中和同学们坐在一起,“天气降温了,让我们吃一顿热乎乎的火锅好不好?”首先利用纸盘和纸杯制作出了火锅的形状,老师拿出手绘的菜单,然后请同学们按顺序点菜,说出自己想吃的菜品,看看自己能不能尝试做出来,(前期的课程《家门口的菜市场》学生已经有制作蔬菜的基础),如果自己不会做可以请同学们帮忙,树立起小组合作的意识。请同学们先到备菜区选出需要的超轻粘土和制作工具,然后尝试制作,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实际制作情况分层辅导教学,制作完成后放到火锅旁,接着下一位同学,通过这样的上课形式,了解学生的造型能力、性格能力,手部精细动作的控制能力为下一步课堂中要兼顾的康复训练课程有据可以。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慧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教师可以通过这种轻松、宽松的环境中引导他们感受生活和世界的的美好,促进障碍儿童走出封闭的内心世界,达到“以趣促训 ”的效果。

四、设计多元化教学主题,融合语言康复

受智力发展的限制,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发展一般也比较迟滞,对其展开语言康复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内容,语言康复的训练主要以增加口语表达的时间和频次为主。于是我也通过超轻粘土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有趣的语言训练内容,让学生在完成美术课任务的同时又做了语言康复训练。如在食物这一课中,我编制了儿歌《我来学做饭》。

粘土粘土真鲜艳,五颜六色香又香

赤橙黄绿青蓝紫,我选一块来做饭

汤圆汤圆揉一揉,饼干饼干压一压。

麻花麻花扭一扭,饺子饺子捏一捏

面条面条搓一搓,大饼大饼盘一盘

边学儿歌边做手工,手脑嘴眼的配合中既有形状的认知,又有口语训练,还有一些精细动作的配合。而这些教学中的设计不单是为了教学,更是为了学生以后的生活适应,为其融入社会独立生活做好准备。

五、使用超轻粘土对中高段儿童能力康复的效果

(1)学生的智力水平得到提升

在经过实施粘土系列课程3个月后,学生的语言、感统、手部精细动作的稳定性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实现了 “以趣促训 ” “以训升能 ” “以能达适 ”的效果。

A组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达到25-30分钟

B组学生的专注力能够达到15到20分钟

C组学生的专注力可以达到5-10分钟

(2)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得到抑制

学生的情绪性行为明显减少,多数同学的情绪问题得到改善,问题行为也有所减少,交往适应的主动性得到了提高,懂得与同学合作完成一个作品,同学间可以相互协助,针对各种制作方法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增加了提问的次数,多数同学学习的内驱力得到提高,会想和别人分享自己的作品。

六、结语

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认可,如马斯洛说所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好需要,障碍儿童也不例外,来自周围人的表扬的认可,对他们来说也同样重要,这有助于障碍儿童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建立。每次学生们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作品,哪怕只有揉搓造型上的一小点进步,这对孩子和家长来说都是心灵上的莫大慰籍。学生会向伙伴和家长“炫耀”自己的作品,进而增强了他们的语言沟通能力和自信感,为他们以后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课题的研究重点侧重于帮助障碍儿童更好的康复和适应社会,帮助障碍儿童更好的融入社会,从而有尊严地自立于社会。此外,作为一名特殊教育老师,应该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根据障碍儿童情感体验和引起外部刺激的不同强度,在教学内容的上主要选择以本体性体验为主的模式及内容,力求为不同类型的障碍儿童挑选出最适合他们学习的内容及媒材。

参考文献:

[1]许家成.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J].现代特殊教育,2017,(01):8-9.

[2]周旭德.提高培智学校绘画与手工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观察,2017,2 (4)138.

[3]蔡碧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分析[J].学周刊, 2019(33).

[4]李雪梅.将软陶艺术引入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8(13):114-11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友情链接: